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12年約有430萬人死因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且室內空氣汙染物引起的疾病有孩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癌、慢性肺阻塞、中風以及缺血性心臟病等。國內外研究對於空氣汙染與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的影響多指向大環境及特定事業體造成,忽略與室內環境因素、小範圍空氣汙染有關,因此,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創辦人:王永在)與社團法人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共同推動「2020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並於今日(10/22)發表本年度研究成果。
總計畫主持人-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林瑜雯副院長,延續2019年的計劃成果,再次帶領研究團隊調查台灣北、中、南地區在居家、職業環境與特定室內公共場所中之空氣汙染物質流布狀況,以瞭解空氣汙染成因,發現有家戶烹調的油煙,因廚房不關門而擴散至客廳,造成PM2.5濃度超標(35μg/m3),此外,主打少油健康的氣炸鍋所產出的油煙懸浮微粒更不少於炒菜油鍋,堪比在室內點香,若讓肺部尚未發展成熟的幼童,暴露在這樣看不到、聞不到空氣汙染物的室內環境中,反而提高了健康危害的風險。
主打健康氣炸鍋 油煙堪比室內點香
總計畫主持人林瑜雯副院長表示,本計畫針對本土家戶進行空氣採樣,發現一般的家戶在烹調時段會有較差的空氣品質,子計畫三主持人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張振平副教授也進一步針對烹調方式進行研究,例如近年主打健康、無油的氣炸鍋,其原理是利用風扇將超高溫的熱氣強力往下貫穿,透過空氣導流循環使食物呈現酥炸的口感,吃起來或許健康,但小巧的外型、無油的行銷口號其實藏有空氣汙染的隱憂。本研究採在精密環境控制室中模擬廚房中使用氣炸鍋跟一般炒菜油鍋,實驗結果顯示,兩者烹調產生的微粒皆集中於PM0.3與PM0.5。張教授提醒,一般直徑小於PM10 之微粒有機會進入到達肺泡區,而PM2.5則有75%會進入肺部深處,因此,遠小於PM2.5的PM0.3與PM0.5對於呼吸道健康的影響更不容小覷。
而對比兩者結果發現,同樣於開啟的抽油煙機下方烹煮時,開啟抽油煙機時使用氣炸鍋的油煙產量,依位置不同比起一般炒菜油鍋約介於0.56倍到12.18倍之間,油煙不輸炒菜油鍋;然而,氣炸鍋烹調時如未開啟抽油煙機,則人員周邊之油煙濃度則顯著提高於72倍到1,252倍之間,濃度等同在室內點香。
子計畫二也以問卷調查受試家庭對於烹調時空氣油煙異味的感受,發現自述沒有聞到異味時,其實機器當下測得的PM2.5是高於自述有聞到異味時的濃度,顯示一般民眾即使聞不到油煙異味,也不代表空氣品質比較好;也就是不應以看不見、聞不到,而輕忽烹飪產出的空氣汙染物。
廚房不關門烹調油煙全家漫 11%家戶PM2.5超標
子計畫二主持人-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王淑麗研究員表示,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國人每天約有80~90%的時間待在室內,更有國外調查顯示新生兒與幼兒近乎100%長時間待在家? ,胎兒及幼兒時期的個體小,單位承受汙染物量高 ,且免疫系統、器官發育等正快速發展中,易造成永久性的健康危害 ,使得肺部的發育較不完全,更有多項研究證實空氣汙染也會增加孕婦早產機率 ,等於孩子出生前的健康也被空氣汙染物影響。
本計畫另針對了73個有幼童的本土家戶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調查,分別於居家室外的陽台、室內的客廳、廚房、小孩房間四個地點進行細菌/真菌濃度,及PM2.5懸浮微粒的空氣採樣。除了較被熟知的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外,其實台灣與國際上對於「室內」的空氣品質也有明確標準,本次研究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佈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為依準,發現雖僅有4%家戶的細菌濃度超過我國1,500CFU/m3濃度的規範,但王淑麗研究員補充說明若納入空氣中細菌濃度對於健康的危害,及以香港標準1,000 CFU/m3來評估,則將有超過兩成的家戶超標;另以PM2.5濃度採樣發現,有11%的家戶是超過我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的35μg/m3規範,顯示已對過敏族群不健康,經進一步問卷詢問家長,發現高達近6成(57.78%)的家戶回報家中孩子有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哮喘或鼻結膜炎其中一種過敏症狀。因此,有必要呼籲家長應該更注意維護家中的空氣品質,以提供孩子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研究也再進一步探討居家環境中的空氣汙染高風險因素,其中發現室內與室外的平均PM2.5濃度有顯著正相關,顯示當戶外空氣品質較差時,室內也會有不好的指標出現;小孩房間內的PM2.5濃度變化最大,特別於夜晚時因上床或跳床玩耍等行為,室內揚塵會使PM2.5濃度有升高的現象。此外,在烹調時段,炒菜的行為也使廚房以及連通的客廳區域有較高的PM2.5濃度,更有家庭在傍晚炒菜時測到客廳的PM2.5濃度,竟超過正常的空氣品質標準(35μg/m3)。呈現雖一人炒菜,其實是全家吸煙的狀況。
烹調簡單小步驟 全家無煙不擔心
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創辦人:王永在)與社團法人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共同發起的「2020年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再次呼籲,除了本次測得的微粒濃度外,一般油煙中更含有各種會致癌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中式料理最普遍的炒、炸、煎等手法,均屬於在高溫下使用油進行料理,而這些技法容易釋放出較多的多環芳香烴、高濃度之油煙以及食物中微量水分帶出的煙霧,都屬於空氣汙染物,因此,國人在烹調時應幾點注意:
- 如有抽油煙機,所有烹調行為應在開啟抽油煙機之下進行
- 降低高油煙的烹調頻率,如快炒、油炸、燒烤等
- 可用低溫烹飪方式,以減少高分子量的多環芳香烴生成
- 使用氣炸鍋時若無抽油煙機,可將鍋體置於陽台或窗邊以利降低室內油煙濃度,或是蓋上薄布使油煙直接沾附,降低其揮散
- 在烹飪時,廚房應關上門,如非必要,小孩與孕婦盡量於烹飪時段遠離廚房




相關新聞連結
ETtoday新聞雲:油煙濃度暴增1525倍! 套房使用氣炸鍋「堪比油鍋煎香腸」
蘋果日報:氣炸鍋「這樣用」超傷肺! 最新研究:密閉套房煎香腸空屋竟多千倍
自由時報:葉毓蘭看過來!氣炸鍋超傷肺 油煙比煎香腸還多